8月好刊丨扩内需、促消费,中国经济活力稳定恢复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在扩内需、促消费等多项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在此背景下,中国外文局所属期刊社推出一批多语种期刊,围绕上述主题进行深度报道和阐释评论。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其中的18本期刊,并在文末送上好礼。
限制经济贸易往来、限制科技企业合作、限制人文交往……特朗普政府正将中美关系引向“脱钩”。然而让中美“脱钩”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做法,中美是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但这并没有影响两国建立和发展关系。今天,这种区别仍然不应成为中美深化合作、迈向未来的障碍。本期封面组稿中,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美国中国总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企业家,华东师范大学美籍教授马奥尼(Gregory Mahoney)等政、商、学界代表人士,围绕中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期封面故事关注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等十大新兴职业,探讨这些新职业对人才和消费市场带来的改变。此外,还关注了中国电动车如何改变津巴布韦乡村生活、中国技术转让促进赞比亚长期发展、南非疫情好转后的百姓生活等话题。
为拉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利好政策。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暖。本期杂志封面文章聚焦“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复苏”,多角度多主体报道了中国政府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措施和商业故事。例如,一个小餐馆的自救、直播带货助消费、在线教育消费、外贸企业开垦国内市场挖掘内需潜力等。
本期封面文章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多方面展现了中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开篇约请世界资源研究所执行副主席兼常务董事马尼希·巴布纳撰写了《疫后经济恢复应当坚持绿色低碳的大方向》一文,指出国际社会应当从此次疫情中看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后疫情时代坚持绿色低碳大方向实现韧性发展的必要性。《清洁能源引领经济发展转型》《外国人看北京垃圾分类》等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人低碳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随着一系列扶持各经济领域、保障人民福祉的新政策出台,国家正在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个百年奋斗目标。“这里是新疆”栏目主要介绍了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脱贫致富故事,讲述了新疆人民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
中国已连续十一年保持巴西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地位,巴西也是首个与中国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的拉美国家。今年1月至4月,双边贸易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3.5%,其中农业贸易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本期杂志聚焦中国与巴西农业贸易,采访巴西前农业部长、农贸领域学者、企业家和农场主等,就中巴农业贸易的发展、互补性、疫情下的发展情况、发展潜力和巴西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等展开深入探讨。
本期杂志推出多篇独家报道。本刊记者直击“天问一号”“探火”启程,解密火星探测器,介绍“探火”计划团队背后的年轻人;南方大水,军民合力抗洪感人瞬间;防疫常态,高考学子从容应对等。
高考是中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本期杂志关注疫情下的特殊高考,并选取不同年代的知名人士或普通学子,通过他们的高考故事呈现中国高考制度的历史变迁,以及高考对考生带来的深远影响。
本期杂志聚焦海南自贸港,从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建设到对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从韩企和韩国人在海南创业的故事到中韩专家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景分析,从海南自贸港免税购物的火爆到海南成为全球创业的热土,全方位解读海南自贸港将成为中国开放的新地标。
本期封面文章以“中部六省:冲击内陆开放新高地”为题,聚焦中部六省战略布局、政策支持、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对中部六省在建设“一带一路”中补齐对外开放短板、树立良好中国形象、实现互利共赢局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进行专题报道。
本期封面文章聚焦中央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布一组专题稿件。还关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民法典、海南自贸港等社会时政热点,并报道了“疫·镜——国际抗疫影像纪实”云展览等内容。
本期杂志特辑围绕“稳外贸、稳外资”主题,重点关注中国开展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最近进展,解读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对外投资、畅通对外贸易的中国行动,以及拉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中国方案。同时,聚焦东亚“防疫共同体”建设,专访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探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提出明确要求,展现新时代中国面对风险挑战毫不动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经济才能发展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本期重点聚焦后疫情时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疫情对全球文化生态造成重创,基于文化差异的社会冲突更为明晰,受众对于媒体的不信任感进一步加强,基于信息的文化国际传播举步维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也面临诸多挑战。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文化走出去的灵魂,同时以受众为出发点,充分关注疫情对国外普通大众的影响,既包括媒介接触方式、文化消费方式等行为层面的变化,也包括国别印象、题材偏好、符号好恶等情感层面的变化。还要侧重于“巧施力”,创造性地通过柔性传播方式,让更多国际友人产生对于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故事以及中国人、中国企业的好感,从而为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参与国际事务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赠刊福利:将这篇文章转发至朋友圈,并将转发截图和联系人、收货地址、联系方式文字留言给“中国外文局”微信公众号。我们将从中选出10位幸运读者,随机送上本期推荐期刊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9月4日16时。
供稿、供图:中国外文局相关业务单位
编辑:袁帆
RECOMMEND
推荐阅读